白塔


白塔,1957年7月12日,杭州市人民政府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;1961年4月,浙江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;1981年4月,浙江省人民政府重新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。1988年1月,国务院正式批准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。

白塔位于钱塘江畔,小巧玲珑,别具风格,为五代吴越国晚期建筑物,通高16米,塔基占地面积约400平方米,八面九层,实心,楼阁式仿木结构。基座刻山峦起伏、江海翻腾纹,寓意“九山八海”。其上九层,均由塔身、塔檐、平座三部分组成。塔身每面转角处都雕有圆形倚柱,收分明显,柱头卷杀,中间有两根柱,分每面为3间;其中4个壁面为明间,辟壶门,雕出实榻大门、门钉和金环铺首。塔壁四周遍刻佛像,或7尊、5尊、3尊,或为经文。佛像雕造精细,比例有度,形象生动优美,安详慈善。塔檐雕出椽子、飞子、筒瓦板垄,檐口刻出勾头和滴水。翼角有老梁、仔角梁和脊饰。平座有栏杆,现已不存在。整座塔挺拔优美,雕刻精美细腻,是吴越古都的宝贵文化遗产。著名建筑学家梁思成曾对白塔做过考察,他以为,白塔“与其称之为一座建筑物,不如称之为一座雕刻品,或一件模型”。

白塔所在地,南北朝至宋代为出入杭州的要冲,塔旁原有白塔寺、白塔桥现已不存。